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滚动 > >正文
2023-02-03 00:15:36 来源:江苏经济报

□记者刘照和通讯员高荣

前不久,弘信电子(300657)发布公告称,企业为子公司荆门弘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荆门弘毅”)、江西弘信柔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弘信”)和湖北弘汉精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弘汉”)向银行申请融资授信提供担保,合计3.28亿元。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弘信电子承担担保责任的对外担保总额约为人民币12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75.69%,均系公司为子公司提供的担保。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弘信电子近年来一直热衷于通过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自身的资产负债率也已经达到了56.24%,在企业自身资金并不是十分充裕的情况下,此举不仅需要企业通过担保的形式为子公司输血,还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近年来弘信电子的毛利率水平在同行业中也始终处于低位,截至三季度末利润表现仍然为持续亏损,或许受企业经营不佳的状况影响,近一年多来股东纷纷减持,更因为员工离职人数较多造成了数百万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作废。

“输血”亏损子公司

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本次弘信电子向荆门弘毅、江西弘信、湖北弘汉三家公司提供的担保金额分别为2.984亿元、1000万元和2000万元,上述三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2亿元、8324.31万元和2.91亿元,创造的净利润分别为2005.69万元、-7432.58万元和921.97万元。至前三季度末,三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2亿元、-8,574.45万元和-292.67万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28%、67.75%和60.10%。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三家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并不理想,即使是表现最佳的荆门弘毅,其6.52亿元的营业收入也仅仅创造了2005.69万元的净利润。不仅如此,三家公司的现金流也全部都表现为负值。在此情况下弘信电子为其担保贷款虽然能暂时缓解企业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如果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同时还要承担因为贷款形成的财务费用,未来的盈利性恐怕依旧难已保证。

同时通过半年报我们可以发现,截至今年上半年期末,被弘信电子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已经达到了18家,其中苏州市华扬电子有限公司和华扬电子(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当期新增子公司。

如果子公司可以延长企业的产业链,或者单纯的为企业贡献利润,也不失为增加盈利点的不错方式,但对于弘信电子来讲,现实并非如此,上半年主要子公司及对其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只有弘汉光电、荆门弘毅、江西弘信、厦门辁电四家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695.91万元、2953.70万元、-4784.58万元和1201.44万元。

那么也就是说,热衷于通过收购、控股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的弘信电子并未能借此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反而还因为收购耗费了企业大把的资金,并且随着旗下企业成员的不断增加,对流动资金需求的不断加大,弘信电子需要承担起不断为子公司提供大量融资担保的责任,其中风险也会不断增加。如果其未来难以通过技术支持或资金输血来改变子公司现状,这种情况便有可能会持续存在。

公司回款状况变得越来越差

三季度报显示,弘信电子前三季度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1.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61%,略有下滑;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虽然同比增长37.50%,但依旧表现为亏损。

而在企业营业收入在下降的同时,应收款项融资金额却达到了9662.92万元,比年初同比增加113.33%。对此弘信电子解释为商业汇票收款减少、银行承兑汇票收款增加所致。但这同时也说明了公司在业务萎缩的同时,回款状况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可能会因为货款的回款时间延长而导致财务成本增加。

此外,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3691.76万元、9216.59.25万元,比年初分别增长90.78%和3.09%。

我们再结合其半年报数据来看,当期被纳入合并范围子公司增加两家,分别为今年6月份花费3.9亿元收购了苏州市华扬电子有限公司,以及今年5月份花3.2亿元增资的荆门弘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持有该公司68.80%股权。同时根据公司2022年8月28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对控股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向江西弘信增资人民币11500万元。

那么也就是说,在将上述公司纳入子公司报表合并收入后,弘信电子的营业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也没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反而是使企业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出现了大幅增长,而后续如果合并的子公司无法协同发展,拉动企业业绩增长的话,则很可能会拖累企业的业绩发展。

资金承压且创利水平低于同行业

近年来,弘信电子的资金情况并不乐观。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期末,公司账户货币资金余额为6.6亿元,看似资金充裕,但是能过其短期负债情况来看,其中仅短期银行借款金额就高达4.65亿元,此外,企业还存在1.45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仅这两项短期负债金额便已经超过了6亿元。而当我们扣除上述两项之后,账户上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己。这对于一家每年营业成本逾20亿元的企业来讲,资金链明显是趋紧的。

不仅如此,该公司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期末的长期借款分别为8873.46万元、2.62亿元、4.09亿元4.16亿元,呈逐年攀升趋势,企业未来的还债压力不容小觑。而且受此影响,近年来弘信电子的利息支出已经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期末,仅利息费用支出一项便分别达到了3691.82万元、4459.46万元、7728.89万元和3627.00万元。

或许正是为了节省销售方面的支出,弘信电子采取了低价销售的策略,这也使得企业的创利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业。

根据三季度报显示,弘信电子的销售毛利率仅为6.47%,而其同行业上市公司鹏鼎控股(002938)、东山精密(002384)、景旺电子(603228)、中京电子(002579)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2.60%、16.64%、22.03%和10.94%,均远远高于弘信电子,即使将五家企业的毛利率进行平均计算,也仍然可以达到15.74%的水平,是弘信电子的两倍还多。

在此种情况下,弘信电子不仅没有采取措施压缩经营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反而不断通过兼并收购的形式进行扩张,那么便很难避免未来因为所收购的公司业绩增长不如预期,进而导致自己陷入危机的风险。

创新能力不足未来增长乏力

弘信电子作为一家专业从事FPC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却在前三季度报和半年报中均未对企业的销售收入进行分类,似乎有意隐去了企业相关产品的具体销售情况。不过,其仍在半年报针对当期营业收入下滑的原因给出了解释:系因缺乏引爆消费热点的创新产品,叠加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严重。

不过通过其2021年财务报表还可以了解到,该年度企业销售收入中电子制造业实现的收入为30.25亿元,占比为94.69%,不过毛利率普遍偏低,仅为2.21%。而其中FPC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0.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31%。企业同时还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已经与深天马、小米、京东方、华星光电、OPPO、VIVO、深超光电等国内外知名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那么,结合上下文可知弘信电子在缺乏创新产品的前提下,目前仍以生产和销售FPC产品为主。

近期以来,小米裁员潮已经成了新闻热点。另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1-6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累计1.15亿部,同比下降25.9%;上市新机型累计201款,同比下降5.6%。而受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形势紧张以及缺乏引领潮流的新世代产品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需求不振,并进一步将压力向上游电子元器件行业传导。因此,弘信电子创新能力不足的前提下,未来一段时期内业绩表现恐怕难以有所改善。

或许正是企业的成长性不及预期导致信心降低,近来,弘信电子股东减持现象较为普遍,仅自2021年4月初至2022年8月末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司股东减持次数已经达到了12次,减持总量已经达到了4450.62万股,目前尚有700多万股处于减持进行状态。

此外,根据2022年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注销股票期权的公告》显示,近期该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的34名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其中还有2名激励对象曾担任公司监事,并因此导致上述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合计565.98万股进行作废处理。

虽然弘信电子并未对34名激励对象的离职原因做出具体解释,但不得不令人怀疑,员工宁可放弃股票激励也要集中离职的背后,是否还隐含着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亦或者大家已经深切地感知到了企业的寒冬已经到来。

标签: 营业收入 同比下降 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