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滚动 > >正文
2023-04-07 13:04:16 来源:扬子晚报


【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4月6日讯(通讯员 修琦 张永祥 练红宁 记者 董婉愉)昨天上午,位于滁河大堤南京江北新区长芦街道的杨太平烈士纪念碑亭(“太平亭”),多批群众前来献花祭扫。附近六甲社区黄巷组的退役军人李德华,带着哥哥李德荣和两家的儿孙李建、李建明、李冉杰祖孙三代共5人,从拆迁安置地回乡祭祖,特意带着鲜花前来祭扫并向英雄鞠躬。

军地干群缅怀抗洪英雄杨太平

1983年7月29日,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向杨太平烈士学习,同年8月9日,原南京军区授予杨太平同志“抗洪抢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二级英模奖章。在杨太平同志牺牲一周年之际,杨太平烈士纪念碑亭(即“太平亭”)落成。当时为纪念杨太平同志,还曾将原长芦乡至沿河村段命名为“太平路”,为了方便群众进城和人们前来祭扫,专门增开了一趟“盐(仓桥)黄(巷)线”公交,直达“太平亭”脚下。

今年69岁的李德华家,当时就在洪水的决口处,部队不仅救了群众,而且帮他们家抢出了不少物资。每年清明祭祖,他全家都会像当年居住于此的居民一样祭奠杨太平烈士,已经坚持了40年。今年3月15日,数十名搬迁到10公里外的社区居民回来开展“异地安置居民回‘甲’健步行”活动,不少居民一下车,就来到杨太平烈士纪念碑前深深鞠躬,感谢这位解放军救命恩人。

太平亭

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六甲社区党总支负责人黄书余当年只有10岁,家就住在现在亭子身老埂位置,他目睹了当年洪水的肆虐和人民子弟兵的英勇——1983年7月14日凌晨,滁河西岸黄巷险段突然决口。洪水就是命令,正在当地施工的原基建工程兵某部班长杨太平,迅速起身加入由18名干部战士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从凌晨3:00到上午9:00,杨太平和战友在洪水中整整奋战了6个小时,救出了9名群众。担负后续任务经过险段时,杨太平为救战友壮烈牺牲。

校对 盛媛媛

标签: